大家好,今天小編關(guān)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guān)于國防教育好詞好句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guān)介紹國防教育好詞好句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對于這樣的人,有何感想?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學家,吳縣(今屬江蘇)人,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jīng)略陜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慶歷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nóng)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采納他的建議,陸續(xù)推行,史稱“慶歷新政”??上Р痪靡驗楸J嘏傻姆磳Χ荒軐崿F(xiàn),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后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卒謚文正。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于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nèi)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tǒng)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領(lǐng)導的慶歷革新運動,成為后來王安石“熙豐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zhàn)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wěn)固了相當長時期;經(jīng)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shù)鼎盛奠定了基礎(chǔ);他倡導的先憂后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jié)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千載迄今,各地有關(guān)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具體的可以看底下的鏈接,其實我覺得中國古代的人似乎都會被形容得很刻板,一身正氣.不過歷史是我們所不能猜測的,歷史人物也是如此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卒于1052年,江蘇蘇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北宋仁宗天圣年間任西溪鹽官。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期間,曾參與改革軍制,鞏固國防,有效牽制了西夏對北宋邊境的騷擾。1043年,范仲淹出任參知政事,向朝廷提出政治改革主張,建立嚴密的任官制度,注重發(fā)展農(nóng)業(yè),推行法治,減輕徭役。因保守派的反對,改革失利,范仲淹罷去執(zhí)政職務,出任陜西四路宣撫使,上任途中病逝。
范仲淹還是一個知名的文學家。他在朝廷中曾呼吁改革文風,支持歐陽修等人的詩文革新活動,深得歐陽修的敬佩。范仲淹的散文富有濃厚的政治內(nèi)容,《上執(zhí)政書》表現(xiàn)出他具有愛國愛民的政治態(tài)度;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是范仲淹的散文代表作,文中描寫了岳陽樓的萬千氣象,突出了洞庭湖景色的變化所引起的登樓者悲喜不同的情緒,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展現(xiàn)了范仲淹作為一個政治家的博大胸懷和堅貞的政治抱負,成為千古佳作。
范仲淹自幼家境孤貧,但他,好學上進,刻苦學習,靠著自己的努力,進去朝廷上層。他致力于政治改革,一生為官清正,關(guān)心民生疾苦。盡管他的改革主張受保守派的阻力而失敗,但由于他的為人正直,品德高尚,朝廷仍然對他的一生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范仲淹死后,被授予兵部尚書楚國公。
由于中國古代的士大夫講究修、齊、治、平,而范仲淹正是中國古代士大夫完美人格的一個代表。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國防教育好詞好句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guān)于國防教育好詞好句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zhuǎn)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guān)文章,保證您的權(quán)利。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meipo1688.cn/post/10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