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救濟制度思想教育,中國古代救濟制度思想教育的特點

    nihdff 2024-07-11 232

    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文章目錄 [+]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中國古代救濟制度思想教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中國古代救濟制度思想教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 關于救助的古詩詞?
    2. 中國古代基層社會治理歷史意義?
    3. 古代什么是贖罪?
    4. 古代都有哪些安置乞丐的措施?

    關于救助的古詩詞?

    1、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后己。——《禮記·訪記》

    2、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蹲髠?魯僖公五年》

    中國古代救濟制度思想教育,中國古代救濟制度思想教育的特點
    (圖片來源網(wǎng)絡,侵刪)

    3、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馬致遠《陳情高臥》

    4、病人之病,憂人之憂?!拙右住恫吡帧?/p>

    5、每有患急,先人后己?!悏邸度龂?蜀志》

    中國古代救濟制度思想教育,中國古代救濟制度思想教育的特點
    (圖片來源網(wǎng)絡,侵刪)

    6、好事須相讓,惡事莫相推?!蹊笾尽度圃娧a逸》

    中國古代基層社會治理歷史意義?

    “陰陽”的道德原理是辯證的、統(tǒng)一的整體,體現(xiàn)了宇宙及自然的和諧,同時也構建了國家政治社會的和諧。在這種邏輯思維模式下,國家治理的路徑相應呈現(xiàn)為:德刑并用、德主刑輔。德為陽,刑為陰?!短坡墒枳h》開篇即點明:“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兩者尤昏曉陽秋相須而成者也。”

    中國古代的國家治理本質(zhì)上是一種秩序之治。德禮是秩序的內(nèi)容,刑罰是失序的救濟,德禮和刑罰共同構成了維持秩序的雙重保障

    中國古代救濟制度思想教育,中國古代救濟制度思想教育的特點
    (圖片來源網(wǎng)絡,侵刪)

    古代什么是贖罪?

    古代贖罪就通過無私地幫助或者救濟他人來補償自己的罪過的行為,或者用錢物贖免罪行,亦指用某種實際表現(xiàn)抵銷罪過。

    出處

    《史記·周本紀》:“襃人有罪,請入童妾所棄女子者於王以贖罪。棄女子出於襃,是為襃姒?!?/p>

    《史記·平準書》:“弘羊又請令吏得入粟補官,乃罪人贖罪?!?/p>

    古代都有哪些安置乞丐的措施?

    乞丐問題是每個朝代都會有的社會難題。雖然金庸的小說里的丐幫氣勢宏大,洪七公的打狗棒法更是舉世無雙。但小說畢竟是小說,從古自今的乞丐都是社會底層的絕對弱勢群體。因此,為了維護社會統(tǒng)治,歷代統(tǒng)治者都會有相對應的安置乞丐的措施,而且隨著朝代的推進,安置措施呈愈來愈完備的趨勢。

    1、秦漢——設收容所秦漢時期,社會救濟機構已經(jīng)初見模型。當時,為解決社會流浪群體和貧至無立錐之地的農(nóng)民的安頓問題,已經(jīng)開始立館養(yǎng)孤寡和設醫(yī)館。這種收留所分兩種,一種是在災年和荒年專門設立的臨時收容場所,一種是專門長期供應社會流浪群體使用的長期收容場所。雖然說這種場所因種種因素實行起來并沒有想象中的效果,但無論怎樣,政府在收留乞丐的這個社會問題上還是有所行動的。2、隋唐兩宋時期——乞丐可以享受到的服務涵蓋生老病死范疇隋唐至兩宋時期,我國的社會救濟措施日趨成熟,特別是在城市人口增多之后,城市的流浪人群和社會孤寡的問題日趨明顯,政府相對應的解決方法也比前朝豐富了許多。據(jù)史載,唐開元二十二年開始設置病坊收容貧民和乞丐。肅宗至德二年兩京市各設普救病坊。此外,唐朝時,佛教盛興,多設由寺院主持、政府扶助的悲田坊等慈善機構。尤其是寺院里的病坊,因為宗教信仰的約束,多能真正行善,是當時乞丐的好去處。宋朝對乞丐的救助措施比前朝更為詳細。除了國家和寺院合辦的福田院外,宋朝政府還設立了安濟坊、漏澤園等,并為這些救濟措施定制了明文法律。宣和二年,宋徽宗詔:凡孤、寡、獨、窿老、疾廢、貧乏不能自存應居養(yǎng)者,以戶絕屋居之;無,則居以官屋,以戶絕財產(chǎn)充其費,不限月。依乞丐法給米豆;不足,則給以常平息錢??梢钥闯?,宋朝的乞丐好運的話,是有專門的機構收留,依相應的法律還可以拿米豆和錢的。3、元明——到處都設了收留所元、明時期,設養(yǎng)濟院。養(yǎng)濟院是將即收留、供養(yǎng)、看病一體的收留場所,在每路和每縣都有設立。經(jīng)費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擔。不過,由于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這些收留所并不是隨時都可以收留乞丐孤寡的。而是要在國家大慶,皇帝下詔的時候才會象征性地收一些。4、清朝——古代救濟措施發(fā)展的鼎盛階段到了清代,社會救濟措施的執(zhí)行程序已經(jīng)相當完備。針對社會流民問題,政府一般會采取上山下鄉(xiāng)的方式,對流民進行考察,評定貧窮等級,再給予相對應的救助。清代救助乞丐,養(yǎng)恤措施包括:恤孤貧、養(yǎng)幼孤、安節(jié)孝、矜宦罪等,并且有具體的執(zhí)行條例和法規(guī)??傊?,在安置乞丐的問題上,歷代都有過相對應的措施,而且呈愈來愈完備的趨勢。參考文獻:(1)脫脫《宋史》卷三三八《蘇軾傳》,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0812頁(2)《唐會要》卷四九《病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1頁(3)《宋史》卷一七八《食貨志上六》,中華書局,1977,4339頁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中國古代救濟制度思想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中國古代救濟制度思想教育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meipo1688.cn/post/63481.html

    相關文章

    亚洲高清无码一级在线,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亚州不卡av在线,国产精品97pao无码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