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939年,什么決議的中心思想是要用無產階級思想?
1929年,(B.古田會議)決議的中心思想是要用無產階級思想進行軍隊和黨的建設。
古田會議,是紅四軍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古田召開的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即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古田會議決議案的中心思想是要用無產階級思想進行軍隊和黨的建設。強調用馬列主義和黨的正確路線教育黨和軍隊,劃清了人民軍隊同舊軍隊的界限,確定了無產階級的建軍路線。
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進一步確立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強調了加強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決議確定了一套實現黨對軍隊領導的原則和措施,規(guī)定了政治工作的任務和內容。決議指出黨要成為部隊的“領導中樞”,“黨對于軍事工作要有積極的注意和討論。一切工作,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后,再經過群眾去執(zhí)行?!薄?/p>
2、深刻論述了黨的思想建設原則,強調要用無產階級思想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決議還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法作了具體的規(guī)定。
3、闡述了黨的組織建設原則,明確指出了“歷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的重要性。一方面領導機構要有正確的指導路線,另一方面,要保證黨員的充分民主權利,使黨員能對黨的工作盡量發(fā)表意見,提出批評。
4、闡述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原則,強調要重視黨支部的作用。同時還規(guī)定了健全支部生活,嚴格黨的紀律等項措施。
古田會議決議案的中心思想是要用無產階級思想進行軍隊和黨的建設。強調用馬列主義和黨的正確路線教育黨和軍隊,劃清了人民軍隊同舊軍隊的界限,確定了無產階級的建軍路線。
1939年,古田會議決議的中心思想是要用無產階級思想進行軍隊和黨的建設。
古田會議,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村召開的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史稱“古田會議”。
為糾正黨內和軍隊中出現的極端民主化、非組織化等錯誤傾向,毛澤東同志首次提出“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的思想,為黨的建設指明了正確方向。
制憲權什么性質的權力?
制憲權作為創(chuàng)造憲法的權力,必須具有合法性、權威性,其產生也需要有合理的基礎。圍繞制憲權的性質和來源問題,學者們提出了不同的學術主張。
(1)啟蒙時期的學者一般都從自然法角度認為,制憲權是自然法中的一種“始原的創(chuàng)造性權力”,在國家和憲法存在以前,作為制憲權主體的國民就在特定的“自然狀態(tài)”中存在。這亦即認為制憲權不以國家權力和任何意義上的實定法為條件。在此認識中,制憲權的本質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權力,是創(chuàng)造國家權力的“權力”。這種觀點實際上混淆了制憲權的理論形態(tài)與實踐形態(tài)的界限,把制憲權理解為純粹的自然法上的權力。
(2)實際上,社會政治生活中的權力都不能脫離其階級性。同樣,制憲權也是階級意志的表現。而且制憲權實際上屬于一國統(tǒng)治的最高決定權,它本身并不能游離于國家權力之外,也就是說,制憲權實際上是最高決定權的具體體現,有權決定國家統(tǒng)治形態(tài)的階級可以運用制憲權,創(chuàng)造憲法,以鞏固其階級統(tǒng)治。但通過憲法確認的國家權力,如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等權力則是最高決定權的制度化、法律化。因此必須區(qū)分根源意義上的國家權力和具體組織化的國家權力,否則將導致制憲權與國家權力的沖突。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化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