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主體客體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主體客體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為什么思想是客體?
首先思想存在在人的意識當中,而人又是主題,需要參與實踐活動,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實踐的主體是人,實踐的對象是客觀世界。 任何的實踐活動都是主體與客體的統(tǒng)一,因為實踐總是在人的意識的能動性指導下的實踐,這體現(xiàn)了主體,另一方面,任何實踐都是對客觀對象的改造,必然要改變客觀事物,這就體現(xiàn)了客體。
主體客體說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構成的基本范疇,教育者是受過
門的培養(yǎng)和訓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承擔者、實施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處于主導地位,而受教育者處于被接受,被灌輸?shù)膶ο螅瑥娬{教育的權威性和教育者的主體性。這種觀點忽視了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開放性、平等性、交互性、及時性等特征,這些特征使得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和客體關系顛覆了傳統(tǒng)的地位,受教者的主體性較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凸顯。表現(xiàn)在對信息的自主平等的選擇、接受等。這種觀點不能體現(xiàn)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軟化和否定了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能動性。
教育方針三要素?
教育三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學習者);教育影響(教育中介系統(tǒng),教育措施,教育媒介)
(1)教育者:在受教育者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產(chǎn)生影響的人。
(2)受教育者:教育的對象(客體);學習的主體。
(3)教育影響(教育中介系統(tǒng);教育措施;教育媒介)
1、教育者——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對受教育者的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著教育影響的人。
2、受教育者——教育實踐活動的對象。
3、教育措施(教育影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進行教育活動時所依賴的一切事物的總和。
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的社會實踐活動。
狹義的教育即學校教育,它不僅包括全日制的學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業(yè)余的學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廣播學校和電視學校的教育等。
它根據(jù)一定社會的現(xiàn)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tǒng)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fā)展智力和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為適應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fā)展的人。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學影響,沒有教育者教育活動就不能展開,學習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指導,沒有學習者,教育活動失去對象,沒有教育影響,教育活動成了無米之炊,再好的教育意圖也無法實現(xiàn)。因此教育是三要素的有機結合。
教育方針(guiding principle for education )是國家或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的方向和總指針,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教育內(nèi)容與教育物資。 而教育物資是指進入教育過程的各種物質資源。根據(jù)這些物質資源在教育中的小同作用,可以把它們分為教育的活動場所與設施、教育媒體以及教育輔助手段三大類。這是教育活動中物的要素(非教育基本的要素)。
教育方針的結構應當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1)教育性質和教育方向,如“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xiàn)化化建設服務;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依靠教育”;
(2)教育目的,即培養(yǎng)人的質量和規(guī)格要求,如“培養(yǎng)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
(3)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和根本原則,如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教育,貫徹“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的原則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主體客體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主體客體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