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幼兒教育左右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幼兒教育左右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小孩大了不聽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該怎么教育?
小孩大了不聽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該怎么教育?
有的是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不想讓爸爸媽媽牽著鼻子走,有的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孩子變得不聽話了,處處自以為是,叛逆期到了。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家長必須先搞清楚孩子逆反的原因:
一種是,孩子覺得自己做得沒錯,堅持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子,有個人的主見,平時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指揮。比如,孩子對某件事比較熱愛,他做這件事非常有把握,則會堅持自己的想法。
另一種是,家長對孩子平時管得太多,喜歡嘮叨,孩子厭煩,故意和父母對著干。平時爸爸媽媽不注意和孩子搞好關系,任憑怎么生氣都不為所動。這是在故意與父母作對,見父母拿自己沒辦法的時候,他反而會有一種勝利感。
第三個,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平時只知道遷就,當你提出不同意見,對它進行管教的時候很不適應,從而做出逆反的行為。當孩子進入小學或初中之后,家長發(fā)現孩子任性刁蠻,如果這個時候管教孩子,它就不適應,容易出現逆反。
我個人的意見是:
當孩子與父母對著干時,做家長的要判斷對錯在誰。假如孩子做的沒有錯,當家長的就不要高高在上了,該認錯的認錯。假如孩子的做法欠妥當,爸爸媽媽完全可以先對孩子的做法表示贊同,然后利用有利時機給孩子提一點小建議。比如,現在很多孩子喜歡購買網紅的產品,但網紅產品大多都是中看不中用。我們當家長的,一定要用平和的口氣與孩子交流,說說你的意見和看法,如果孩子還是堅持要買,你可以同意,但前提是買了這一次,不允許有下一次,這樣孩子會很容易接受。
當孩子故意與家長對著干時,做家長的要說辭委婉。與孩子平等對話,切不可一味訓斥,更不要對孩子嘮叨,盡量簡單說明,多和孩子聊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假如孩子故意與你對著干,其實是為了吸引你的關注,如果你不關注他,他很可能覺得故意搗亂沒意思,于是就不鬧了。
當孩子沒事找事,我行我素,做家長的務必做到該管則管,決不拖泥帶水。比如,孩子平時喜歡打游戲沒有節(jié)制,與小朋友出去玩沒有時間概念,這些問題都要從開始就約定好,有必要約法三章,違反者嚴肅處理。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站在一邊,家里的老人也不能采取哄的方式,全家要旗幟鮮明一致對外,這樣,孩子就沒有商量的余地,自然會嚴格遵守。同時,只有這樣才能樹立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孩子大了不聽話,這是大人們常常站在自己角度上的總結。其實孩子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年齡的增長,人際交往圈子也在變,也因此形成了他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處事方式。當孩子的觀點和大人的觀點不同或沖突的時候,就不再完全按照大人的安排和想法去做事情的時候,大人就會覺得孩子不聽話。我認為大人應該去改變自己的思維,而不是用固有的想法去看待孩子。孩子年齡在變化,你的教育方式也應該改變。
小孩大了不聽話,想干啥就干啥。這是極端不負責任的說法,必須堅決訂正。古話說由小看大不無道理,孩子小時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情有可原,乃孩子天性使然。但是作為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勿以惡小而為之”,孩子有了缺點錯誤,一定要及時教育引導,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千萬不可有“孩子想干啥就干啥”的心理,不然害了自家孩子。事實證明,許多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慣子如殺子的教訓不能不牢記??!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幼兒教育左右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幼兒教育左右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