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思想墨家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教育思想墨家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儒家墨家教育上差異的原因?
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有教無類”,意思是說不要差別對待學生,還提倡“因材施教”,意思是說在教學上要有差異性,針對學生各自的特點進行教學。
孔子提出啟發(fā)式教學,要求老師在學生認真思考的時候,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和啟發(fā)。
主張學生要“溫故而知新”,意思是說要反復復習學過的知識,每一次復習都能從書中得到新的知識。
儒家學派和墨家學派教育的不同之處:
儒家強調“仁”,仁就是愛人的意思,但儒家強調的愛是有差別的愛。墨家也強調愛,但墨家的愛是“兼愛”,就是無差別的愛,愛所有人。
儒家強調道德上的教育,墨家除了道德上的教育,還主張科學技術上的教育。
儒家和墨家教育思想的影響?
“儒家”的主要思想內容,就是倫理綱常,而倫理綱常的核心,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三綱五?!?,而道教的宗教倫理道德,實質上正是圍繞著“三綱五?!倍归_的。
雖然在“墨家”的思想中,沒有“忠孝仁義”等字眼,但是卻有“兼愛”、“互助”等主張,而“墨家”的這種“兼愛”與“互助”,在道教早期的誕生和發(fā)展中,影響還是比較突出的。
一、儒家學派
學派簡介:儒家以孔子思想為代表,倡導以“仁”為核心。在孔丘之后的著名學派中當首推子思、孟軻一派。這一派繼承孔丘“仁學”思想,提出充分肯定人的主觀作用的教育思想。儒家中另一個有重大影響的派別為荀況學派。荀況提出“禮治”主張,確認封建等級制度的天經地義,并提出“性惡論”,作為其以“外鑠”為特征的教育思想的理論根據。
孔丘的教育思想:
1.人性論:性三品說:上智、中人和下愚
2.教育目的: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木?/p>
3.教育作用
①個體功能:性相近,習相遠
②社會功能:庶-富-教
4.教育內容:以“六藝”為教學內容,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5.教育方法:
墨子主張?zhí)岢雠囵B(yǎng)什么首次提出什么教學法?
答:墨子主張?zhí)岢雠囵B(yǎng)“兼士”或“賢士”,首次提出“量力”這一教學方法。
基于“兼相愛,交相利”的社會理想,墨家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yǎng)“兼士”或“賢士”。對于“兼士”的標準,墨子提出要“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即要具有深厚的道德品質,能言善辯的辯論技能和廣博熟練的知識技能。
墨翟是中國教育史上首次提出“量力”這一教學方法的教育家。墨翟認為個體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亟需量力施教。
量力有兩層含義:第一,考慮學生的精力。相傳墨翟的學生在學習正業(yè)之余還想請教如何射箭,墨翟告誡說“不可!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從事焉?!狈从^當代教師,墨翟還真是教育界一股清流,他重視學生的身心和體能,對“貪多求快,囫圇吞棗”式的學習嗤之以鼻。第二,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墨翟尊重學生,不盲目施教,做到了“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總而言之,墨翟為中國古代教育教學注入了鮮活的靈魂,開辟了獨特的方向,充實了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寶庫,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學習與研究。
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春秋時期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認為先天本性差異不大,后天教育十分重要;有教無類,可以把人培養(yǎng)成為君子賢人;孔子的學說“仁”為核心和最高標準,強調忠孝仁愛;因材施教,啟發(fā)誘導,要求學以致用。
墨子的墨家學說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先秦時期并稱顯學,墨子的學說以兼愛非攻為主,學習途徑以“親知”、“聞知”和“說知”為主。
道家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張道法自然。
戰(zhàn)國后期,《禮記》中的《學記》從正反兩個方面總結了儒家的教育理論和經驗。漢代的董仲舒、宋代的朱熹、明代的王陽明、清代的王夫之都有豐富的教育實踐和經驗。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思想墨家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思想墨家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