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元雅藝術教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元雅藝術教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的作品嗎?
關于《胡笳十八拍》作者的探討
- 文/南郭居士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中國古琴名曲,據(jù)傳為蔡文姬所作,是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而該曲到底是不是蔡文姬所寫,還存在不同觀點,我想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回答。
首先,我們先看看蔡文姬的才學?!逗鬂h書·列女傳》稱蔡琰“博學而有才辯,又妙于音律”。蔡琰之父蔡邕,為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和音樂家,著《琴操》一書,曾對《高山流水》《廣陵散》等中國名曲在后世的廣為流傳貢獻甚巨。就連魏武帝曹操都對她的文采欣賞倍至。因此從文采方面說,蔡琰是完全有能力寫出《胡笳十八拍》的。作為通曉音律的天才,她給后人留下《胡笳十八拍》琴歌,文學方面,她留下了《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杰作。
其次,我們從有關典籍尋找答案。
《新傳理性元雅》中曲意解題:“……興平中,天下喪亂,姬為胡騎所獲,沒于南匈奴左賢王,在胡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痛邕無嗣,以金璧贖之,重嫁陳留董祀。遂追懷悲憤而作胡笳十八拍,翻琴以寫怨,今其音調(diào)不傳矣。宜昔人恨生不同時也,余特弄之九弦云?!?/p>
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詩中有:“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客歸?!?/p>
從以上兩個記述明確說明了胡笳十八拍屬蔡文姬所作。
最后,我們再通過胡笳十八拍的譜和詞進行分析。
胡笳十八拍現(xiàn)有傳譜兩種,一是明代的《綠綺新聲》(1597年刊本)和《琴適》(1611年刊本)中與歌詞搭配的琴歌,其詞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敘事詩;二是清初的《澄鑒堂琴譜》及其后各譜所載的獨奏曲,尤以《五知齋琴譜》中的記譜最具代表性。而胡笳十八拍全詩共十八段,譜作成套歌曲十八首。郭沫若說突厥語稱“首”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該詩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聲而作,所以名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鳴》。原是琴歌,但魏晉以后逐漸演變成為兩種不同的器樂曲,稱《大胡笳鳴》、《小胡笳鳴》。前者即為《胡笳十八拍》的嫡傳。所有從譜和詞的內(nèi)容看已經(jīng)有幾種不同的版本了。
結合以上三方面分析,筆者認為,《胡笳十八拍》應為蔡文姬所寫,但由于歷史流傳太久,其中的內(nèi)容包括詩和曲譜都已經(jīng)有了變化,經(jīng)過后人歷代的加工和演化,最后形成留給今天的不同版本,但原著及版權應歸蔡琰所有。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元雅藝術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元雅藝術教育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