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杜威教育思想教育生活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5個相關介紹杜威教育思想教育生活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杜威關于教育的社會目的的思想?
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所以教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愿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yǎng)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xiàn)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杜威說:“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的目的?!薄暗赖逻^程和教育過程是統(tǒng)一的?!痹诙磐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極力強調道德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長誰提出來的?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提出的。
杜威教育理論形成的標志是1897年出版的《我的教育信條》,這是杜威早期的一個綱領性的著作,篇幅雖短,卻透徹地闡明了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杜威以后的教育著作都是對它的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三個命題皆于此著作中被提出,此后一直是杜威教育理論中的主旋律,成為杜威教育理論的核心命題,從而也構成了杜威整個教育理論的基本框架 。
生活教育理論的形成?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張,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適合中國國情和時代需要的教育理論的努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對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這個理論包括生活即教育,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中心,社會既學校,是生活既教育思想在學校與社會關系問題上的具體化,教學做合一是生活及教育在教學方法問題上的具體化。
陶行知如何發(fā)展杜威生活教育理論的區(qū)別?
一、地位上的區(qū)別
杜威:實用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進步教育的代表人物,現(xiàn)代教育的代表人物。
陶行知:鄉(xiāng)村幼教之父,偉大的人民教育家,萬世師表,一個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
二、理論觀點的區(qū)別
杜威的核心理論:
教育目的:教育無目的論。教育目的除它本身,沒有其它的教育目的。
陶行知的核心理論:
生活教育理論: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三、“生活教育”理論上的區(qū)別
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論思想源于自然主義理論的哲學思想,陶行知則基于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觀點。
杜威教育理論的代表作是什么?
杜威是20世紀美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家,進步主義教育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條》、《學校與社會》、《兒童與課程》、《明日之學?!?、《民主主義與教育》、《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人的教育》等。其中《民主主義與教育》被認為是“自盧梭《愛彌兒》問世以來對教育學所作的最顯著的貢獻”。
理論基礎及思想淵源
1.實用主義哲學:1872年首先由皮爾士提出實用主義的概念和綱領,后由詹姆斯等人予以發(fā)展,形成了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實用主義理論體系,最后由杜威集其大成,并把實用主義的一般原則運用到政治、教育等各個領域。實用主義在真理論上表現(xiàn)為“工具主義”,把“有用”和“有效”等同真理;在認識論上表現(xiàn)為主觀經驗論,認為經驗是有機體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表現(xiàn)。人的認識就是一個不斷變動的、未完成的、不確定的和有疑難的經驗過程。
2.心理學理論:認為人的心理活動是一個連續(xù)的整體,心理學的對象是研究在環(huán)境中發(fā)生作用的整個機體,把兒童看作是與環(huán)境取得聯(lián)系且相互作用的積極能動的主體;同時認為人的情緒、習慣、沖動等生物性本能是心理的基本內容,教育的任務就是要按照兒童本能生長的不同階段提供適當?shù)牟牧?,促進本能的表現(xiàn)與發(fā)展。其兒童中心學說就是以本能論心理學為依據。
3.思想淵源:西方歷史上重視兒童,以兒童為本位、內發(fā)論思想;西方歷史上以社會為本位的思想,強調教育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效用,以及教育要為民主主義社會服務。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杜威教育思想教育生活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杜威教育思想教育生活的5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