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儒墨區(qū)教育思想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儒墨區(qū)教育思想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莊子的中庸思想?
1、哲學思想
他認為,天人之間、物我之間、生死之間以至萬物,只存在著無條件的同一,即絕對的“齊”;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齊貴賤,幻想一種“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而學“道”的最后歸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異,從“有待”進入“無待”。在思辯方法上,把相對主義絕對化,轉向神秘的詭辯主義。
2、處世哲學
莊子認為人活在世上須曠達處之泰然,如“游于羿之彀(gòu)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內篇·德充符》),羿,“古之善射者,夫利害相攻則天下皆羿也”,彀指利害得失,“故免乎弓矢之害者,自以為巧,欣然多己,及至不免,則自恨其謬而志傷神辱,斯未能達命之情者也”,中與不中而“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內篇·德充符》)。
3、政治思想
中庸之道是一種大智慧大容忍的結合,中庸非平庸,沒有失敗只有沉默,是面對挫折與逆境積蓄力量的沉默。
中庸是一種自然的生存方式,現在也被西方學術界認可。中庸既不是消極避世,也不是畏首畏尾,更不是劍走偏鋒而極端行事,而是將心態(tài)調整到平和之處,是明了生命本質,守住了一種快樂。
”
莊子哲學中的"中庸氣質"之一"無心
《莊子》稱為的“環(huán)中”,又稱為的“兩行”。郭象的解釋,每個人都互相是非,好像是在那里繞著一個圈子賽跑,這是沒有窮盡的?!笆ト恕辈患尤胨麄冞@個賽跑而站在圈子中的空隙中?!笆ト恕辈患尤胨麄冞@個賽跑而站在圈子中的空隙中的這種"處世哲學"就是莊子哲學中的"中庸氣質"。
儒道法墨家產生思想分歧的原因?
階級屬性不同 。儒家弟子很多都是戰(zhàn)國時期的六國貴族,代表舊貴族,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法家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他們主張以法治國,加強中央和君主的權力。
道家提倡自然無為,與自然和諧相處,代表小生產者的墨家提倡非攻兼愛,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啦。
昨天看了一個關于儒墨思想的講座視頻,忽然感覺墨家很厲害。大家喜歡儒家還是墨家呢?
我更推崇墨子,是因為墨子思想具有思辨的色彩,其邏輯也是比較嚴密的。中國古代沒有科學,是因為墨子的思想沒有發(fā)展起來。孔子的話大多數是經驗主義,沒有進行過實證,對今天的信息社會而言,用處不大。比如我們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非常正確,但是沒有用。因為他沒有告訴我們怎么思。如果我們把邏輯推論的思維方式教給我們的小孩,那他們還需要背出這句話干嘛呢?如果我們不教給小孩思考方式的話,他光知道這句話又有什么用呢?這樣的例子在論語里比比皆是。
墨家思想曾經也是顯學。大爭之世,墨家最終淪為過客,而儒家一點地位都沒有。沒有哪朝哪代是靠儒家思想得天下的。儒家思想是一步步豐富起來的,最初的核心思想也只是要克己復禮,因為禮崩樂壞了。而制禮的周公卻是道家,儒學最早的時候連世界觀都沒有,是宋代大儒周敦頤、張載等加上去的。
肯定墨家,但是只喜歡他們的實干,像非攻的思想就不喜歡了,其實各個學說到現在還是存在的,法家都去法律部了,墨家現在相當于在科學院,儒家在做學問,縱橫家在外交部,兵家在軍隊。要知道領導軍隊必須對各個地區(qū)的地形非常熟悉,知道哪里可以布防,哪里可以埋伏。道家還是在修仙,不過他們的無為思想現在就是政府的治國策略。每個人去做擅長的事情那么國家才會真正強大。少不了這些學說的哪一個。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儒墨區(qū)教育思想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儒墨區(qū)教育思想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